誰說非遺與你相距“千里之遙”?6月4日-6月6日,絲綢蘇州2021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D1館隆重舉辦,越來越勇于走出“舒適圈”的非遺傳承技藝,在沉浸非遺展區一一亮相。而這其中,最亮眼的,當屬以一百多條風格多元、花型精美、質地多樣的緙絲面料“圍墻而建”的文康苑緙絲藝術館。
文康苑緙絲藝術館由非遺傳人吳文康所創立。吳文康一直致力于緙絲的研究,在花樣設計和傳統品種開發上,以及保持古遠的傳統特色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出百余個新產品。作品具有觀賞與實用相結合的藝術價值,深受國內外客商的歡迎,飲譽市場。2007年,他所創立并領導的蘇州西部民間緙絲織繡廠被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江蘇省緙絲傳承基地”。
此外,現場的一款以蠶繭手工縫制而成的產品也讓我們眼前一亮。而除了技藝屬性強的產品之外,從那些點綴原創花型、更輕薄的緙絲產品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它們與時尚的緊密連接性。
如同絕大多數非遺技藝一樣,如何持續傳承是頭等難題。在文康苑緙絲藝術館中展示了許多的緙絲收藏品、工藝品,而這里,也是讓更多人認識緙絲、感受緙絲之美,從而推廣緙絲文化的平臺。除了企業官網上的緙絲知識科普,文康苑大力加強與院校機構的合作,包括針對高級院校的緙絲專業知識、結構剖析,以及針對小學生的緙絲文化體驗活動。
“前幾年,我們會以免費提供材料、以及幫助售賣的形式鼓勵學生們來學習緙絲,那時候開始也涌現了一些售賣緙絲產品的微商,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一些人因此認識了緙絲,但也有人錯誤的把緙絲與蘇繡混淆去傳播,讓更對人對緙絲文化產生了誤解。這也是我們重新從工藝品、收藏品回歸日常生活的原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緙絲與年輕人的生活相結合,吸引他們對緙絲產生興趣。哪怕最后100個人里面只有1個人會因此選擇來學習緙絲,那也是一種成功?!?